与智能点检相比传统设备点检有哪些形式

现代化的技术装备,担负着社会大生产的重要使命,生产的产量、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完全借助于生产设备来实现。往往一个小小的故障,将会造成自动化设备的全线停产,其损失之大是不可估计的。那么与智能点检相比,传统设备点检有哪些形式呢?

  1. 事后检查

  所谓事后检查,就是在设备发生突发性故障(事故)后,为了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和确定具体的内容以恢复故障(事故)部位的工作性能,而进行的对应性的检查。这种检查无预先设定的检查周期,也无固定的检查内容,同时也不固定专人进行,一般是由设备技术人员组织有经验的维修工人进行实地调查、检查。

  2. 巡回检查

  这种检查方法在我国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“工业学大庆”时代大庆管理的经验。它是根据预先设定的检查部位和主要内容实行粗略的巡视工作,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,消除运转中的缺陷和隐患。这种检查方法实质是一种不定量的运转管理。

  3. 计划检查

  计划检查是我国在“第一个五年计划”时代,在普遍采用的计划预修制时实行的设备检查,它有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检查的项目,所以也称定期检查。这种检查方式已普遍用于设备检修中,它包括事先的检查和部件的解体检查,但是不固定人进行,一般由技术人员提出计划,检修工人实施。

  4. 特殊性检查

  这是对有特殊性要求的设备进行的检查。如设备的精度定期检查、零部件的品质检查、继电保护整定和绝缘测定等的特殊性检查。

  5. 法定检查

  以国家法规形式固定下来必须进行的检查,称法定检查。它包括性能鉴定和法定试验。如高压设备的高压试验,锅炉和压力容器的压力试验,吊车等起重设备的年检试验等。为了防止灾害(故障)的发生,进行安全作业,这是绝对必要的。要求该设备的点检、维修人员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,进行定期的强制性检查。

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,企业管理的重心也将更多地向设备管理转移,传统的管理思想,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。而设备点检的推行,恰恰是传统管理思想的更新,摆脱了传统管理的被动性,实现了设备智能点检管理方法。

相关推荐:

上一篇:清扫是日常点检活动的最基本工作

下一篇:设备管理的主要基本特征有哪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