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企业设备三个使用阶段应采取的维修策略
企业在作业设备投入的不同时期,必须采用不同的“维修策略”。企业的作业设备,从立项、基建开始,到安装调试、投入运行,直至维修、报废的“全寿命周期管理”的过程中,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,为确保企业产品订单或合同的顺利完成,必须采取相应的”维修策略”。
1.设备投入之前,要未雨绸缪
企业作业设备在购人选型时,应主要考虑的“维修策略”是:必须要以“全寿命周期费用最少”(企业成本)为原则,特别是要从设备的全过程考虑,不能一味地追求购人价格低(当今,一些企业的项目主管在设备招投标过程中,不考虑“性价比”,不假思索地选择最低标购人设备,而俗话说“一分价钱一一分货”、“便宜无好货”,最后,企业遭殃),要认真考虑“性价比、可维修性、可持续发展及设备原始状态”等,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,否则会有如下的状态出现:
1)缺陷性故障。设备本身制造粗糙,缺部、少件。
2)先天性故障。设备组装不良,零部件存在许多装配和调整的问题。
3)失误性故障。设备内控系统的调试精度问题,使用时会造成失误。
2.设备已投入中,要亡羊补牢
企业及其设备管家体系已认真做好设备选型工作,使购人设备符合企业要求,但作业设备,使用中也还是会坏的,这是正常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。那么,企业的设备管家体系的成员,就要做到:有了问题要及时处理、补教才行。应针对以下四种故障,一一应对解决。
1) 周期性故障。摩擦磨损机理下的工作机件,随作业时间推移有规律的发生。
2)耗损性故障。非摩擦磨损的情况下,状态是愈用愈坏,如腐蚀、磁化。
3)修理性故障。机件不容易损坏,但会引起质量的变化,如刀片、喷嘴。
4)重复性故障。带有易损件的场合,可以更换也可以采用局部改造来改进。
3.设备投入之后,要对症下药
这是指作业没备使用已进人到耗损故障区,也就是设备将退出、进人到全寿命周期的后期了,企业的设备管家体系则应采取的“维修策略”是,针对情况,分别处置之,如:
1)后果轻微的故障。此类故障不会给产品作业造成不良后果,可“事后维修”
2)资源性故障。我国企业优良传统,是将有用东西回收,如铜瓦、锡块。
3)多发性故障。是指经常修又老修不好的老大难的问题,不如报废重新购置。
-
设备状态监测管理系统
-
设备点检管理系统
-
安卓无线点检仪
-
安卓无线测振仪
-
传感单元